唯一可行的官方储备替代资产是实物黄金,因为黄金本身就具备必要的流动性、相关性特征和可信度。
现在,一份来自IMF 的工作文件又更进了一步,暂时确认了人民币货币集团的形成,此外还有占主导地位的美元储备货币集团和欧元货币集团。
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话,美元集团在GDP贡献和使用方面显然占据主导地位。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美元集团在2011-2015年间占全球GDP的60%左右。欧元占26%,英镑占7%,日元占5%。
但如果人民币作为一个独立集团被纳入,世界的多级化程度将大大加深。美元将占全球GDP的40%,人民币占30%,欧元占20%,日元占5%,英镑占3%。这些数字表明,国际货币体系(IMS)已经从注重美元和欧元的两极化体系转变为真正的多极化体系。
PPP衡量方式可能会夸大人民币的影响,但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今天这个世界的主导性经济力量。这会对IMS和储备货币产生重大影响。
已有迹象表明,美国的债务水平削弱了美元作为首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净投资负债占其GDP的40%左右,而这些债务的资金是通过极低的利率获得的。这一点越来越不稳定,尤其是考虑到欧元和人民币集团都拥有经常账户盈余。
因此,在转向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某些措施来确保IMS依然适用。而黄金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IMS依赖美元的主导地位,美国必须维持经常账户赤字来为全世界供应美元。随着我们转向多级体系,这种必要性会降低。但讽刺的是,虽然欧盟、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等盈余经济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在没有出现替代性盈余储蓄渠道的情况下,这种情形反而巩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
各国央行的标准储备组合管理战略需要GDP或对外汇储备的支付加权持仓。由于美元占所有外汇交易的88%,这些盈余经济体最终会增加美元储备,从而导致自己的风险集中在美元上,而不是被分散。
这种方式可能看起来目光短浅,但也许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存在一家全球性的央行或全球性的财政政策。因此,各国央行和政府不得不试图平衡三种经常互相冲突的需求:储备组合管理战略、国家风险管理战略和全球系统性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官方储备中持有的美元依然占全球官方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各国央行和私人投资者追求只有主导性储备货币市场才能提供的流动性和优越的信用级别。
但这种“非系统”具有明显的固有缺陷,而这可能是很多新兴市场央行不断增持黄金的原因。黄金流动性高,且没有信用或违约风险。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明确承认了这一点,并(在2017年2月刊的《黄金投资者》中)公开宣称黄金是终极保障政策。法币的价值取决于自身的信用级别、财政状况以及政府或央行的政策。但黄金不需要交易对手签字,不依赖国家财政或经济政策,因此是最有效的地缘政治风险对冲工具。
为了充分发挥黄金的作用,拥有巨额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必须负责任地认可黄金是分散全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
网络货币无法提供合适的替代品。网络货币由匿名数据挖掘者创造,没有交易对手方,未经中央政府登记,波动性高,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面临欺诈、操纵和盗窃风险。相比之下,黄金的需求独特而多元,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投资标的和潜在的避险资产。
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唯一可行的官方储备替代资产是实物黄金,因为黄金本身就具备必要的流动性、相关性特征和可信度。因此,真正希望分散风险或追求保险的各国央行应该增持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