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不断变化的黄金需求规律、监管变化、新型参与者与各种创新的出现,黄金市场的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各黄金市场中心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潜在威胁,将决定接下来数十年和以后时间里黄金交易的格局。
由西方向东方转移
随着中国与印度最近几年的黄金需求占全球总需求量半数以上,市场的需求格局继续向东方转移。此外,亚洲国家在所有价值链环节都进行了投资,涵盖从生产到冶炼和加工等各个环节。中国现今是全球最大黄金生产与消费国家,这在中国希望在黄金交易与定价过程中扮演更具影响力角色的愿景中得到了反映。毫无疑问,市场影响力正在逐渐向中国及其市场基础设施转移,主要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主。
监管变化
自2007/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各大金融市场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监管规定。其中绝大部分规定旨在通过增加银行的资本化、解决系统性风险和提高市场透明度水平来提高金融系统的弹性。绝大部分新规定适用于各种资产类型,而并非单纯针对黄金资产。虽然全球监管行进方向保持一致,但是,各地区和司法辖区之间的规定和执行自然也会存在差别。总体而言,各种规定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成本,并且导致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例如,市场流动性降低。可能需要再过几年监管变化才会稳定下来,对黄金市场机构的全部影响也才会变得更清晰明了。
交易所交易
在一定程度上,受监管变化的影响,许多资产类型都从OTC市场转向交易所的透明交易。随着监管方着手提高双边OTC交易的相对成本,并且鼓励转向中央合约结算,在黄金市场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作为批发市场中的主要媒介,如果通过OTC交易,银行通常面临着更高的资金和抵押成本。此外,中央结算(交易所交易合约的基础)可提供冲抵、运营效率以及一定透明度的优势,而这些都是OTC市场所欠缺的。这些趋势为世界黄金协会与伦敦金属交易所等金钩合作推动黄金时间结构进一步进化的愿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参与者
一直以来,各大银行在黄金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履行各种金融职能,促进风险转移,提供投资者准入并且提供实物市场服务(例如,实物配送和保管)。最近几年,由于资本紧缩、市场整合以及周期性考虑,许多银行收缩了大宗商品市场战线或从这些市场中退出。加上银行禁止持有自有资产仓位,非银行机构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流动性提供者,并且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这些机构包括对冲基金、算法交易员和高频交易公司。零售投资者与批发市场的直接互动也日益增加(例如,通过在西方的ETF和中国的期货市场等方式),对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技术
技术创新正在颠覆着许多领域,黄金交易的方式也不例外。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其有望提供更稳健、更可行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机制,以促进黄金交易结算。尽管存在一系列挑战,其将推动向真正“货银两讫”的现货交易转变,从而可以消除结算风险,并且带来其他收益。从更广泛的意义而言,区块链技术可成为黄金价值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对黄金实现从“金矿到消费者’的追踪,加强市场诚信链。建立防篡改的黄金来源可令黄金市场更加透明、高效,帮助消除违法行为,例如冲突黄金走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