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一套体系,在该体系下,所有国家都将其货币的价值与一定黄金数量挂钩,或者是将他们的货币与另一国家已经与一定黄金数量挂钩的货币实行挂钩。
国内货币能够以固定的价格自由兑换成黄金,黄金输入输出不受限制。金币与其他金属硬币和纸币一起作为国内货币流通,而各国的金币组分不尽相同。由于各币种的价值都以一定黄金数量来确定,参与这一体系的各币种间的汇率因此也是确定的。
在古典金本位体系下,央行有两项最重要的货币政策职能:
- 确保纸币能够以固定价格兑换成黄金,以及维护汇率。
- 加快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过程,但事实上这一项往往不能得到遵守。
古典金本位制从1870年代创立,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造成的动荡平息后,货币不是硬币(金、银或铜币),就是以硬币为基础发行的银行纸币。但是,开始只有英国和英国部分殖民地采用金本位制,1854年,葡萄牙也加入了该体系。其他国家通常采用银本位,有些国家还采用双金属货币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刚统一,受益于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的赔款,德意志帝国开始采取措施,使其在实质上也采用了金本位制。德意志帝国这个决定的影响力,加上英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地位,以及伦敦金融市场的吸引力,足以促使其他国家转投金本位体系。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向纯金本位制的转换更多地是因为金银相对供应上出现的变化。不管原因何在,到1900年,除中国和部分中美国家外,所有国家都加入了金本位制。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被打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人们曾不时尝试回归纯粹的、古典金本位制,但都未能成功延续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期之后。
金本位制原理
在金本位制下,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与黄金挂钩。由于发行的纸币必须要能够兑换成黄金,对流通的纸币量有严格的限制——必须是央行黄金储备量的一定倍数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对黄金与发行纸币/货币比例设有法定最低值,或是其他类似限制。国际收支差异也以黄金结算。拥有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将增持黄金,而逆差国家则减持黄金。
理论上,采用黄金进行国际结算意味着,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具备自我修正功能。也就是说,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黄金储备将减持,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继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竞争力相应提升,国际收支情况随之开始被改变。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则反之。这就是18世纪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它是金本位制运行的基本原理,尽管在现实中情况更为复杂。央行调控可以加速这个适应过程。其中的主要工具是贴现率(即央行向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由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利率上浮将通过两方面加快调节过程。第一,它会提高贷款成本,从而减少投资支出和国内需求,而这会对国内物价产生下行压力,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刺激出口。第二,更高的利率会吸引海外资金,改善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利率降低将得到相反的效果。央行也可以通过买卖国内资产直接影响流通货币量,但这要求具备深厚的金融市场,所以只有在英国及后来在德国曾大力采用。
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加快调整经济失衡的过程,一般不必等到需要将大量黄金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这个说法是由凯恩斯提出的(是他在1920年代首先使用了这个短语)。“规则”虽然没有明文条例,但是在古典金本位制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均需要遵循一套行事方式。除了确定并维护固定的黄金价格、使用他国货币自由兑换黄金,以及允许黄金自由进出口外,如上所述,央行通常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和加快金本位体系的运做。国家可以在战争等危机时期停用金本位制,但也需要在战争结束后尽快恢复至危机前的平价。
实际上,后来诸多研究人员表示[1] ,央行并未总是遵循这些“游戏规则”,有时央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内资产,抵消黄金流动对国内货币供应的影响,从而“抑制”黄金流动。央行也可能通过影响“黄金输出点”来影响黄金流动。黄金输出点指从当地铸币商或央行购买的价格与出口黄金价格之间的差价,基本上反映了融资、保险和运送黄金至海外的成本。如果出口黄金的成本低于汇价(即海外黄金售出价),那么黄金出口能够获得利润,反之则无法获得利润。
央行可以通过“黄金工具”操纵上述黄金输出点,从而提高或降低黄金出口的利润,进而影响黄金流动。例如,如果某银行希望阻挠黄金外流,它可以通过提高黄金出口者的融资成本来抬高黄金售价,或者完全拒绝出售黄金、更改黄金提取地点从而提高运输成本。
但是,如果此类违反“规则”的行为只是少数,且与法定平价偏离不多,尤其是出于某一明确目的而停止采用金本位、且此种做法完全属暂时性,那么该体系的信誉还是不会被质疑的。迈克·波尔多[2] 认为,金本位制首先是一套“承诺”体系,能有效确保政策制定者保持诚信并维护对价格稳定的承诺。
帮助维持该体系的另一个因素是各央行之间开展的合作。例如,英格兰银行(1890年巴林银行危机以及1906至1907年期间)、美国财政部(1893年)和德国国家银行(1898年)均得到过其他央行的援助。
[1}Bloomfield, A.,《1880年至1914年金本位制下的货币政策》,纽约联邦储备银行,(1959年);Dutton J.,《国际金本位制下的英格兰银行和游戏规则:新证据》;Bordo M.和Schwartz A., Eds,《古典金本位制回顾》,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1984年)
[2]迈克·波尔多(Bordo, M.),《世界黄金协会研究》第11期《黄金作为一种承诺机制:昨天,今天和明天》,1995年12月